声环境与健康长寿

来源:声学材料信息网 作者:刘本福 日期:2010/7/15 20:15:10

  人类生活在有声世界里。物理环境中的声要素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,因而对人的健康长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首先,适度的声响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。有人研究发现,胎儿还在母亲子宫的时候,第26周左右便可对外界传入的声音产生反应,32周时听力已接近成人,能清晰听到三米外人们的讲话声(只不过感受的声音比外界低25—30分贝)。婴儿自出生起,便有声响需求。出生一周后,就能分辩出人声和物声,并从各种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。适度的音响,比如优美的音乐,大人亲切、愉快、温柔的话语,对孩子语言发展和智力形成均能奠定良好的基础。第二,它为满足人类生理需要提供信息,起到桥梁作用。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,一般包括食物、空气、睡眠、休息、情爱等。它在人的各种需要中处于优先地位。这些需要得到满足,才能保证其身体健康。而这些要素的实现,离开声响的语言交流功能和声响的传递功能,显然是难以实现的。试想,如果一个婴儿肚子饿了而不发出哭声,抚养者又怎能及时喂奶呢?第三,它是满足人们安全需要的保障途径。任何一个人,从生到死难免遇到各种危险。避免各种危险的首要条件就是灾祸即将来临之时获得警讯,而这种警讯的基本要素便是声响,比如野兽的吼叫声,大海的浪涛声,战争中敌人来袭的警报声等等。第四,它是满足人们认知需要的前提条件。所谓认知需要,是指人们寻求知识、认识和理解未知事物的需要。它既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必备要件,又是实现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。而声响,则是人们“听取”和进行语言交流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。即使是聋哑病人,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“无声世界”里,但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却来自“有声世界”,他们的思维活动都是以“有声世界”的客观存在为基础的。第五,适度的声响刺激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健康长寿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不论男女老少,都离不开各种感观的刺激,它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,而且是生活的要素。古人早就有“听松涛、闻溪水可延年益寿”的说法。对老年人来讲,过于追求安静的作法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。一个老人,如果长期生活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,无异于“与世隔绝”。久而久之,则容易导致性格孤僻,精神不振,对生活失去信心,甚至导致心理、生理方面的一些疾病。

  同任何环境要素一样,声响既有对人的健康有利的方面,又存在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方面。这种有害的声音,叫做噪声。它是在人类可听的范围内,干扰人们的休息、学习和工作的声音,即不需要的声音。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允许的程度就形成污染,称为噪声污染。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。一是可引起听力损伤。噪声的长时间暴露或强噪声的作用都可以引起人的听觉阈值升高,即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下降,甚至耳聋。二是干扰休息影响睡眠。大量研究表明,噪声达40分贝时就有5%的人从熟睡中醒来,他们的脑电图睡眠深度下跌10%;噪声达70分贝时,有30%的人从熟睡中醒来,脑电图的睡眠深度下跌60%;若噪声超过80分贝时,有90%以上的人从熟睡中醒来。三是影响正常生活,特别是干扰语言交流和通讯联络,影响学习,以及引起人的烦脑,降低生产及工作效率,使差错率增高等等。四是诱发多种疾病。长期接触噪声能引起人的生理机能的改变或出现生理反应。有关资料表明:在90分贝噪声作用下,20秒钟就足以使动脉阻力增加,使外周动脉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,造成血压增高。患有噪声性耳聋的病人中,心脏病、平衡功能障碍病的比例显著增高。强噪声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扰乱植物神经系统,会导致内分泌失调、脏器功能紊乱。

  钟祥人长寿,与所处的声环境较好也有关系。

  一、自然声源条件较好。声响有自然现象引起的,也有人为活动造成的。自然现象引起的声响,叫自然声。钟祥市的自然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:一是自然界里灾害性的非人为噪声发生率极低,如火山爆发、地震、雪崩和坍坡等所产生的空气声几乎没有人见过,雷击事件的发生率也不是很高。二是林地面积大。市内的丘陵山区有山林,平原湖区有防风林,江边堤旁有防护林,城镇有绿化林。它不仅会产生对人体有利的环境声响,而且对降低噪声也有较好的效果。据国外调查测定,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—15分贝,3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6—8分贝。三是利好环境声源多。全市4488平方公里的版土上,天上有飞鸟(十多种),地上有走兽(其中野兽二十多种,畜禽品种四十多个),山中有瀑布(比较有名的如柳门口瀑布、鹰子洞瀑布等),林中有溪流,……。这些共同形成了大自然的交响乐。人们听着大自然的百鸟呢喃声,阵阵林涛声,潺潺的流水声,以及农户的鸡鸣狗叫声,对其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。

  二、人为噪声的控制较好。钟祥市境内的人为噪声主要有工业噪声、交通噪声、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四大类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特别是成立环保局以来,全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噪声治理。宏观控制方面,结合城镇规划进行了人口总量控制和人口密度控制;按照尽量避免居民区与工业、商业区混合的原则拟定了噪声功能区;根据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和使环境噪声影响最小的布局原则,对各类建筑物和工业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;按照全年防声的原则推进城市绿化。微观控制方面,从改进设计、改进结构、使用减噪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控制噪声源,采用吸声、隔声、减振和安装消声器等技术措施以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,以及使用耳塞、耳罩和防噪声头盔等进行个人防护等,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。

  三、声环境质量较好。笔者抽查了市环境监测站对郢中、胡集、磷矿、旧口四镇九十年代以来部分年份噪声监测表,除极个别镇少数区域外,各功能区每年都基本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:1类即城市以居民、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以及农村昼间小于55分贝,夜间小于45分贝;2类即居住、商业、工业混杂区昼间小于60分贝,夜间小于50分贝;3类即工业区昼间小于65分贝,夜间小于55分贝;4类即城市中的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小于70分贝,夜间小于55分贝。

标签:声环境 健康长寿 环境噪声 噪声标准 噪声功能区
  • 13916373975
  •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公路9601号(南汇工业园区)
  • niguoqiang3975@163.com
上海博网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| 沪ICP备14028734号-1 技术支持:音谷科技